ads55
三焦屬火。手少陽三焦是相火。另外,糾正一個錯誤,中醫並不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這是近年來攻擊中醫落後的一個大把柄。五行並不是五物。行在說文解字里的意思就是運行的意思。五行是事務的五種運行方式。
手少陽三焦經為十二經脈之一。與手厥陰心包經相為表裡。五行屬(相)火[1]。三焦經一側有23穴。其中有13個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個穴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首穴關沖,末穴絲竹空。原穴為陽池穴,絡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內關穴。
本經腧穴主治熱病、頭面五官病證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病證。例如頭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頰腫、水腫、小便不利、遺尿以及肩臂外側疼痛等證。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它的性質介於太陽陽明之間,與心包經相表裡。
肝屬木,與膽相表裡、心屬火,與小腸相表裡、脾屬土,與胃相表裡、肺屬金,與大腸相表裡、腎屬水,與膀胱相表裡!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系。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臟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濕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奇經八脈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八脈中的督、任、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脈行於腰背正中,上至頭面; 任脈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沖脈與足少陰腎經相並上行,環繞口唇。 帶脈起於脅下,環行腰間一周。
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沿腿股內側上行, 至咽喉與任脈會合。陽維脈起於足跗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至項後與督脈會合。
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踵陽蹺 脈會合。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伴足 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沿足太陽經上額,於項後會合足少陽經。
奇經八脈的分布規律 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沖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作用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面。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
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督脈與 六陽經有聯系,稱為「陽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系,稱為「陰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沖 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 有聯系,故有「十二經之海」、「血 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 用;帶脈約束聯系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系陰經與陽經, 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陰陽蹺脈主持 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當十二經脈及臟 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 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沖、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 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 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 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 屬腧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臨床上是針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特點 《難經·二十七難》說:「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其特點如下: (1)奇經八脈不隸屬於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
(2)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自己的獨立腧穴外,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督脈之中。 (3)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而且與正經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
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難經·二十八難》把十二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即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功能。
奇經八脈的基本內容: 1.督脈 循行:①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②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③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④上行巔頂,⑤沿前額下行至鼻柱。(圖1-14) 主要病候:脊柱強痛,角弓反張等症。
交會腧穴:長強,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百會、水溝,神庭。 2. 任脈 循行:①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部,②向上行於陰毛部,③沿著腹內,向上經過關元等穴,④到達咽喉部,⑤再上行環繞口唇,⑥經過面部,⑦進入目眶下(承泣穴屬足陽明胃經) 主要病候: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
交會腧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陰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漿。 3. 沖脈 循行:①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②向上行於脊柱內,③其外行者經氣沖與足少陰經交會,沿著腹部兩側,④上達咽喉,⑤環繞口唇。
(圖1-16) 主要病候:腹部氣逆而拘急。 交會腧穴:會陰,陰交;氣沖;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
4. 帶脈 循行:①起於季脅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②橫行繞身一周。(圖1-17) 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
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 5. 陰維脈 循行:①起於小腹內側,②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③與足太陰經相合,④過胸部,⑤與任脈會於頸部。
(圖1-18) 主要病候:心痛,憂鬱。 交會腧穴:築賓;府舍,大橫、腹哀;期門;天突、廉泉。
6. 陽維脈 循行:①起於足跟外側,②向上經過外踝,③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④經脅肋後側,⑤從腋後上肩,⑥至前額,⑦再到項後,合於督脈。(圖1-19) 主要病候:惡寒發熱,腰疼。
交會腧穴:金門;陽交;臑俞;天髎;肩井;頭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風府、啞門。 7. 陰蹻脈 循行:①起於足舟骨的後方②上行內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內側,④經過陰部,⑤向上沿胸部。
五行屬金的16劃繁體字都有那幾些,16畫五行來屬「金」的字有:錛、餐、憯、穇、艙、糙、蹅、儕幨、閶 ...
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什麼字一、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橦字,拼音tóng、chuáng。二、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