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55
天乾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歷。
天乾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乾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乾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
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乾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
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
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乾地支之由來。
五行觀念的萌生稍晚於陰陽,作為五行的基本內容,金、木、水、火、土則早就被人們認識到了。五行最初專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運行,至戰國時代,著名陰陽家鄒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運動,建立了五行學說,藉以說明自然界多種事物之間更為複雜的關係。
並將其與陰陽學說結合起來,論述自然界事物的產生及運動規律,從而形成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源頭。 古代醫家把陰陽學說用於醫學的同時,也引入了五行學說,用以解釋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複雜關係。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據其特性歸屬於五行,每一類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亦具有與五行運動相適應的規律。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是最精確的自我調控體系,五行學說以相生相剋理論論述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協調平衡關係,並將這種自動調節機制稱之為制化調節,以此維持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
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 然而,當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異常現象,對人體來說,就是病理狀態。
五行相乘:乘是乘虛侵襲,相乘就是相剋太過,其順序與相剋一致,相乘是超過了正常制約,剋制太過而成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強凌弱,相侮是反克,與相剋的順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
為病理狀態下的異常現象。 在臨床,用五行生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傳變,了解病情的預後;而且能調理各臟腑功能,防止病邪傳入其它臟腑,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們代表了宇宙天體中五個星球:金是太白星,木是歲星,水是辰星,火是熒惑星,土是鎮星。
這五個星,加上太陽與月亮,稱為七政。
太陽與月亮是經星,五行之星是緯星。
這些星球的放射能,影響了地球,地球當然也在放射能,而影響其他星球。五行的意義和作用
木代表生髮的功能,在人體代表肝。
金代表破壞性及堅固的本體,在人體代表肺。
水代表了冷凍,在人體代表腎及大小腸。
火代表了揮發功能,在人體代表心。
土代表了中和之性,有中和金術水火的功能,在人體代表脾胃。
依照綜卦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一種相對性,凡是有好處的,一定也有缺點;有害的,也必有其利益的一面。五行的本身,也是如此,所以五行是相生相剋的,它們相生的次序如下:
實際上,四川、西藏乃多金之區;東部生長茂盛;北方天寒,凍結較久;南方則氣溫較高。
頭痛醫腳
了解了五行的相生相剋的道理,就會明白中醫不是頭疼醫頭的原因。
一個人感冒咳嗽了,肺部有了麻煩。肺是金,要想幫助金增加力量,必須先去扶助上,因為土能生金,土是脾胃,所以說一定要同時調理脾胃,並顧及到腎水及大小腸。
事實上,金(肺)有毛病,一定會連累到土及水,所以肺有了咳嗽,胃氣絕對不適,腎氣也受肺金的影響,而引起耳鳴。
中醫的理論根據了五行,在治療的時候,要找到病源之所在,徹底的治法,所以不是頭痛醫頭,而成為頭疼時,反來醫治其他的部位了。
天乾地支
說過了天體中的五個星球,這五個星球的放射,對地球不斷地發生干擾,這個干擾的性質,就定名為天干。
雖然五星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個代表,為什麼天干變成十個呢?因為五行不夠說明天乾的陰陽全部意義,所以,每個由兩位來代表,這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們代表的意義如下:
地支共有十二,就是前面說過的子五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代表了地球本身的放射能,與天干交互作用影響,而形成了天地間變動的法則。
十二地支代表了一年的十二個月,在十二辟卦中已說到了。
十二地支同時代表了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每一時辰有兩小時。
十二地支同時也代表著十二個不同的年代,在天地間不停地運轉著。
十二地支與十天干配合,每六十年循環一個周期,稱為六十花甲。六十歲的老人,也稱為花甲老翁。
天乾地支是一門偉大的學問,這門學問,對物質文明而言,是超然***的,所以中國以往的年代,不論人事的興衰、帝位的轉移,一律採用干支為年的代表。
天乾地支所代表的宇宙,道家稱為「造化洪爐」。人類在這個洪爐中,不過是一點點渣子而已,所以人死了,稱為「物化」或「羽化而登仙」。
陰陽是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五行屬金的16劃繁體字都有那幾些,16畫五行來屬「金」的字有:錛、餐、憯、穇、艙、糙、蹅、儕幨、閶 ...
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什麼字一、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橦字,拼音tóng、chuáng。二、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