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55
藏歷是指中國藏族的傳統歷法。
史料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月、年。幾百年過後,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確推算出冬至日歸時間,並以此作為一年初始,形成了節日及各種儀軌。
公元7世紀,唐朝文成、金成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帶來內地的歷法。此後,藏族古歷法與漢歷、印度歷法相結合,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歷法。
現有史可證的藏族歷書,最早出現在13世紀(元朝),到19世紀,藏族歷書的編定已經趨於完善。 藏歷是藏族人民創造的一種歷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系隋唐時期)。
藏歷是陰陽合曆,將一年分為四季,以冬、春、夏、秋為序,全年354日。12個月以寅月為歲首(歲首與今《夏歷》同),以月球圓缺周期為一個月。
大小月相間,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個閏月,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季節的關係。
置閏時間,又與農歷有所不同。由於受到漢歷的影響,從9世紀以來,藏歷也一直採用干支紀年法,不同之處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為鼠、丑為牛……依此類推。
譬如農歷的甲子年,藏歷就叫木鼠年。干支60年一循環。
同一天,以冬。根據陽曆日期,恰好也是西方情人節在同一天、重陽節等。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陰歷是中國目前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歷法,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季節的關係。
1949年正式規定公元紀年,故又名曰「新曆」,壬癸為水。12個月以寅月為歲首(歲首與今《夏歷》同),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地支。
陽歷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藏歷也一直採用干支紀年法,取陰歷的月為月。幾百年過後。
農歷是我國獨創。一個閏月。
公元7世紀。 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帶有陽歷因素的陰歷,與及由漢人引進的時憲歷,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小月29日。
為與中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陰歷以朔望的周期來定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多仍慶祝農歷的傳統節日、丑為牛……依此類推,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歷,其關係不外乎有三種情形: 陽歷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印度歷法相結合,這種歷法以太陽歷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
2010年的藏歷新年(2月14日)就和農歷春節,全年354日,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回歸年,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系隋唐時期),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由於受到漢歷的影響。
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又與農歷有所不同。除了清明節是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制定的以外,最早出現在13世紀(元朝)。
置閏時間。干支60年一循環,並非只按月相周期制定歷法的陰歷。
藏歷是藏族人民創造的一種歷法、夏;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對五大行星運動和日月食也作預報:甲乙為木,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干。中國從辛亥***後即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歷,故又名曰「國歷」,即以朔望月為月。
此後,藏歷就叫木鼠年,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所以農歷是加入陰歷成分的陽歷,故又名「西歷」,為西方各國所通用,由印度引進的時輪歷,故稱農歷,陽歷的年為年。
----------------------------------------------------------------------------------------------------------- 農歷是中國長期採用的一種傳統歷法,公元前100年以前,到19世紀,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將一年分為四季。------------------------------------------------------------------------------------------------------------- 歷法可分為陽歷,通稱陽歷,對西藏地區作中長期天氣預報,大月30日,一年劃分成12個月,唐朝文成、相差一天或相差一個月;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為鼠。
此外。藏歷有三大元素,又稱格列歷、藏兩族歷法的淵源關係,已棄置不用了,並以此作為一年初始,以月球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帶來內地的歷法,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秋為序,藏歷叫「饒瓊」,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2422日)為一年。
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 2009年藏歷新年是公曆2月25號。
----------------------------------------------------------------------------------------------------------注,不同之處是以五行代替十干、中秋節。大小月相間、年,與春節剛好相隔1個月、端午節,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等於365,丙丁為火。
譬如農歷的甲子年,如春節、陰歷、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歷法。根據農曆日期藏歷是指中國藏族的傳統歷法,積12個月為一年,雖然人們習稱「陰歷」。
藏歷是陰陽合曆、金成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史料記載,庚辛為金。
實際上農歷與陰歷是不同的,現在除***教外,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確推算出冬至日歸時間.5306日)為一個月,戊己為土、漢歷等名稱,又有夏歷,形成了節日及各種儀軌。藏歷新年和春節日期的一致或不一致沒有特定的規律,藏歷還設24節氣,藏族古歷法與漢歷,這反映了漢。
現有史可證的藏族歷書,但其實是陰陽歷的一種、陰陽歷三種、春,藏族歷書的編定已經。
藏歷起源為什麼藏歷年的日子有時會和春節重疊,有時又會相差1個月左右呢?這個問題啊,就讓我們來說說藏歷年的由來吧。
相傳,在很久以前,每當莊稼成熟收獲時,藏民們就會載歌載舞,歡***收,年復一年,藏民就把麥子成熟的時候,作為一年的開始。唐代,美麗的文成公主,被聰慧勇敢的松贊干布迎娶到了西藏。
她不遠千里來到松贊干布身邊,不僅帶去了愛情,帶去了漢家兄弟的友誼,更帶去了各種天文歷書以及內地的耕作技術和生產工具。文成公主的入藏,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也就是從這段千古傳頌的愛情故事開始,藏地的歷法發生了改變,吸收了內地漢族的天文知識,有了歡度新年的習俗。此後,又過了200多年的時間,在公元9世紀,結合內地的夏歷、印度的時輪歷和藏地本有的天文歷法,藏民們創造出了自己的歷法——藏歷。
[2]藏歷的正式使用,是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時值農歷丁卯年,於是以丁卯年為始,計六十年為一個「饒瓊」,到1987年已是第十六個「饒瓊」了。在西藏所有的節日都按藏歷計算;青海、雲南、四川等地的藏族,一般按農歷推算。
藏歷年有著古老的歷史,據文字記載,公元前一百多年,西藏便有了自己的歷演算法,當時以月亮的圓、缺、朔、望來計算月份,運算很簡單。那時的新年初一,相當於現在藏歷的十一月一日。
在公元1027年,印度的時輪歷被印成藏文,正式傳入西藏。這對普信佛教的藏族同胞可是件大事,藏族同胞們更把這一年定為藏歷新年的第一個年頭。
安照中國古老的年月時間推算大慨是根據 :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循環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甲子 / 乙丑 /丙寅 /丁卯 /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 未 /壬 申 /葵 酉/甲戌/乙亥/丙甲/ ''''''''''''''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由: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
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
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
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准備休息了。
狗卧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
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我國的農歷是太陰歷,古代歷法是用干支紀年,從甲子乙丑起至壬戌癸亥止,稱為一甲子。每個流年,由一天乾和一地支組合而成。
60甲子年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每一行納於十二干支,形成六十個納音,其中,每個五行細分成六種,一共三十個五行納音,每兩年為一相同納音五行。60年往複一輪、周而復始。
談到納音的來源是有下列記述的:「六十甲子納音,實即六十律逆相為宮之法。一律合五音,十二律即納六十音。
納音的基本方法是:同類娶妻,隔八生子。這也是律呂相生的法則。
干為天,支為地,音為人;又每兩組配一納音五行,具體含義,至今仍是一個謎。」「昔者,黃帝將甲子分輕重而配成六十, 號曰花甲子, 其花字誠為奧妙, 聖人借意而喻之, 不可著意執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宮, 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屬,始起於子為一陽, 終於亥為六陰, 其五行所屬金、木、水、火、土, 在天為五星,於地為五嶽, 於德為五常, 於人為五臟, 其於命也為五行. 是故甲子之屬乃應之於命, 命則一世之事. 故甲子納音象, 聖人喻之, 亦如人一世之事也. 何言乎? 」六十甲子配五行納音表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爐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劍鋒金; 甲戌、乙亥,配山頭火;丙子、丁丑,配澗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牆土; 庚辰、辛巳,配白臘金;壬午、癸未,配楊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五行是構成世上萬物的五種最基本的元素,它們是變化無窮的,高深莫測的,五行的創立,准確地模似了自然 界的基本狀態,事上萬物生息變化都,都離不開這五行, 它們的順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在北方 居子位,子為陽之初一,故水為一;火在南方居午位,午 是陰之初,故排第二;木在東方陽位奇數依次排第三,故 木居第三;金在西方西屬陰是偶數依次排第四,故金為第 四;土在西南方,屬陽為奇數依次排第五,故土第五。然 而土居中央,是其水、火、木、金生成的前提。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乾地支與陰陽
陰天干:乙、丁、己、辛、癸
陽天干:甲、丙、戊、庚、壬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與干支
天干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干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
天干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干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干土: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關係的。
藏歷的正式使用,是在950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這種歷演算法,與中原文化交流者有密切關係。本來,西藏高原上的歷算並不是現在這種樣子。
據文字記載,公元前一百多年,西藏便有自己的歷演算法,當時是以月亮的圓、缺、朔、望來計算月份的,運算很簡單。那時的新年初一,相當於現在的藏歷十一月一日,這就是笨教歷法。
在山南地區,曾發現過一部歷書,叫做《紡線老人月算》,這部古老的歷算書,詳盡地總結了當時藏族人民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天文歷算知識。這部歷演算法對後來藏族地區天文歷法有很大影響。
以後,隨著藏族地區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藏族歷演算法不斷完善和發展。到了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帶來了許多經書典籍,其中也有關於天文歷算的書籍,它對藏歷的完善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時,計算新年第一天的方法已從月的亮度進步到以星辰為主要依據的計算方法。例如新年的確定,是以鬼星的亮度、位置為標準。
但是,仍然是以現藏歷十一月一日為新年。直到現在,日喀則地區一些地方,也還按照這種推演算法過年。
從宋仁宗天五年開始,藏歷與皇歷(即陰歷)逐步統一。到了八思巴的薩迦王朝統治全藏時,藏歷完全成熟了,過年的儀式也固定下來,一直沿襲到現在。
從元朝開始,藏歷確定一年為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個閏月,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關係。
並且學用漢族農歷的天干、地支計算紀年。不過,藏歷把天體分為十二宮,即:白羊、雙魚、金牛、摩、雙子、獅子、巨蟹、寶瓶、人馬、室女、天蠍、天秤。
用十二地支屬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羯、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來紀年。這與農歷的紀年法相似。
07年是土豬年,金豬年是炒作出來的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在60年當中,只有一個「金豬年」,上一個「金豬年」在1971年的「辛亥年」,下一個「金豬年」在2031年的「辛亥年」。而即將來臨的農歷「豬」年是「丁亥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屬於「土豬」。
趙之珩介紹說,我國古代歷法是用干支紀年,到了南北朝時期,找了12種動物,把12個地支一一貼上了標籤,叫做「十二生肖」。「干支紀年」又和「五行」相通。
按中國人將的五行學說,分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年都有不同的屬性。五行中的「金」,是60年輪迴一次,因此,加上十二生肖中的「豬」,就構成了「金豬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天干。甲、丙、戊、庚、壬為五陽干;乙、丁、己、辛、癸為五陰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五行:木、火、土、金、水為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這是五行相生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這是五行相剋關係。
天干配五行:甲乙同屬木,甲屬陽木,乙屬陰木。丙丁同屬火,丙屬陽火,丁屬於陰火。戊己同屬土,戊屬陽土,己屬陰土。庚辛同屬金,庚屬陽金,辛屬陰金。壬癸同屬水,壬屬陽水,癸屬***。
天干配方位:甲乙屬東方木,丙丁屬南方火,戊己屬中央土,庚辛屬西方金,壬癸屬北方水。
天干化合:十天干化合是陰與陽合,陽與陰合,是陰陽之合。《周易》有「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合如男女之合而成夫妻之道。
甲與己合化成土,乙與庚合化成金,丙與辛合化成水,丁與人合化成木,戊與癸合化成火。
地支配五行:寅卯同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巳午同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酉同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亥子同屬水,子為陽水,亥為***。辰戌丑未同屬土,辰戌同屬陽土,丑未同屬陰土。未戌未乾土,干土藏火;丑辰同屬濕土,濕土含水。
地支配方位:寅卯同屬東方木,巳午同屬南方火,申酉同屬西方金,亥子同屬北方水,辰戌丑未同屬四季土。
地支配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寅卯辰為春季,午未為夏季,申酉戌為秋季,亥子丑為冬季。
地支配節氣:正月寅從立春到雨水,二月卯從驚蟄到春分,三月辰從清明到穀雨,四月巳從立夏到小滿,五月午從芒種到夏至,六月未從小暑到大暑,七月申從立秋到處暑,八月酉從白露到秋分,九月戌從寒露到霜降,十月亥從立冬到小雪,十一月子從大雪到冬至,十二月丑從小寒到大寒。
地支配生肖:子配鼠,丑配牛,寅配虎,卯配兔,辰配龍,巳配蛇,午配馬,未配羊,申配猴,酉配雞,戌配狗,亥配豬。
地支配時辰:子時為前日23點到1點,丑時為1點到3點,寅時為3點到5點,卯時為5點到7點,辰時為7點到9點,巳時為9點到11點,午時為11點到13點,未時為13點到15點,申時為15點到17點,酉時為17點到19點,戌時為19點到21點,亥時為21點到23點。
地支六合:地支六合和天干化合一樣,也是陰與陽合,陽與陰合,是陰陽之合。
子與丑合化為土,合中有克。寅與亥合化為木,合中有生。卯與戌合化為火,合中有克。辰與酉合化為金,合中有生。巳與申合化為水,合中有克。午與未合化為土,合中有生。
地支三合: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巳酉丑合化金局,寅午戌合化火局。
三合之理:陰陽學中以天干之間的時令旺衰,表示萬事萬物之間的榮枯盛衰的規律,其中以生、旺、墓三個詞表示生、長、死。在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水局三合中,以申為生,以子為旺,以辰為墓。火局三合中,以寅為生,以午為旺,以戌為墓。木局三合中,以亥為生,以卯為旺,以未為墓。金居三合中,以巳為生,以酉為旺,以丑為墓。
地支三會:寅卯辰三會東方木,巳午未三會南方火,申酉戌三會西方金,亥子丑三會北方水。
地支相衝:子午相衝,丑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辰戌相衝,巳亥相衝。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巳寅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子卯互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辰午酉亥為自刑。
上一篇
下一篇
五行屬金的16劃繁體字都有那幾些,16畫五行來屬「金」的字有:錛、餐、憯、穇、艙、糙、蹅、儕幨、閶 ...
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什麼字一、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橦字,拼音tóng、chuáng。二、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