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55
原標題:人生大事,莫過於生死二字,細說漢族的喪葬習俗
人生大事,莫過於生死二字。中國人講究善終、葉落歸根,這一點在西吉的漢族喪葬習俗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即離世時最好在老屋(出生地)。老人病重,救治無望,第一要緊的是趁一息尚存送回老家。西吉漢族將喪事分為喜喪與淚喪兩種。所謂喜喪,即指老人年過七旬 ,家事己成,有兒有女,無牽無掛而去者。喪事哀而不悲,既悼且賀,喪家要大操大辦一番。淚喪則指英年早逝,上有父母,下有幼兒,其亡如家中摧梁斷柱者,喪事既悲且哀,不事聲張,不大操辦,整個過程在極其悲愴的氣氛中進行。西吉的喪葬儀式屬秦隴傳統禮俗,與陝、甘及青海等地的喪葬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主要形式有穿衣、落草、晾屍、訃告、破孝、盛殮、發引、全三等。字三種形式的內容,
一、穿衣
在彌留時刻,死者須穿上壽衣。否則,就是“光著身子走了'',兒女會感到十分地遺憾和愧疚。在西吉漢族的習俗裡,穿衣講究“上五下三”,貼身穿襯衣襯褲,再穿棉衣棉褲,棉衣棉褲要有外套,然後穿上一件長袍,最外面穿一件罩衣。整套服裝不能夠有塑料或金屬鈕釦,全部用布縫的鈕釦。壽衣面料用綢不用緞,顏色以黑、藍最好。男戴帽子,女纏頭巾(俗稱包頭)。腳穿布鞋。過去的壽衣一定要是傳統的式樣,長袍馬褂。近年多有穿現代衣服做壽衣的。穿好衣服,用一根帶子系在亡人腰中,方便落草時用。
二、落草
亡人呼吸停止,有經驗的親屬或孝子親自給亡人閉合好口、眼。亡人腰中的帶子由一人提起,頭腳各有人抬著,移屍於堂屋正中用木板搭的靈床上(或平鋪於地面的麥草上),臉上蓋以“苫臉紙”,頭外腳內仰面挺放,謂之“落草”。然後供倒頭飯、燒倒頭紙。這是對亡人的初步祭奠。孝眷跪於麥草上守靈,稱“跪喪鋪”或“跪草”。
三、晾屍
許多寫喪葬內容的文章,對這一環節都沒有詳細的敘述甚至沒有敘述。其實處理好亡者的死體,是親屬的第一要務,也是對死者最好的尊重。特別是孝子孝孫,對亡者穿衣、閤眼、落草、晾屍(重中之重)、盛殮這幾個環節做得好,就是盡了最大的孝道,其餘大操大辦其實是炫耀活著的人的。過去處理屍體,條件所限,特別是夏天,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技術手段落後,只能用新布瓦浸冷水或酒敷死者腹部,讓屍體變涼僵硬。現在科技先進,晾屍比較容易,只要心用到了就不成問題,現代方法各別,這裡不一一贅述。
四、訃告
訃告就是對外報喪,報喪分“口頭”或“告牌” 兩種形式。口頭報喪多用於死者的 “孃家”、“外家”。報喪者一般不進大門,向被邀人家略述亡人死亡時辰,及發引日期等,邀請弔唁。書面形式是用白紙書寫“ 帖子 ”, 其略曰:“敬訃哀告者。家嚴〈慈〉某公〈太君〉於某月日不幸逝世,享年若干歲,某等待奉無狀,百身莫贖。茲擬於某月日將安窀穸,先期某日敬設家奠。伏祈蒞臨,葛勝銜感。孤〈哀〉子某某泣血稽穎” 。亦有的人家,在大門口豎一面白紙黑字的“喪牌 ”, 其略曰:“不孝男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先考〈姚〉某某,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壽終正寢 (內寢〉,享年若干。定於某日起吊唁、家祭。不孝男某某泣血稽穎” 。帖子貼於木板上,立在大門外面。
五、喪事
喪家之事,請來親友中的若干人幫辦,其中一人任“喪官”, 負責指揮安排,選墳塋,做紙火(圍靈堂),打壽材。
這裡主要說說壽材。壽材也叫棺木。舊時,年過五旬,人們在生前即張羅給自己做一副像樣的棺材,謂之“做活壽”。而大多數是在死後由逝者的子女挑選鬆、 柏、柳等木料,請來手藝高明的“木匠”破木造材。棺木的選料講究“鐵蓋銅幫豆腐底”, 即以柏木為蓋,松木為幫,薄薄的柳木板為底,其意在於“速朽”, 早日化土,早日超生。棺木多以平底、鼓幫(即稍有弧度)、圓蓋(俗稱拱蓋)造型,一般是三底兩蓋,豪華的有大棺套小棺等。棺木用木榫鉚合,忌用鐵釘和膠水。
壽材的木工做好後,還要請漆畫的高手油畫裝飾一番,材頭畫上院落房屋,門旁有金童玉女。材幫則繪以花鳥蟲草或書八個壽字,謂之“八壽團”。材腳則繪上蓮花、雲紋。有的人還在材蓋的木板上繪出“北斗七星 ”, 謂之“七星蓋”。壽材既成,木匠掃財,棺內鋪上白紙、麻束,撒上草木灰,就等盛殮亡者了。
喪事中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即接銘旌。一般喜喪之家,由亡者外甥、女婿出資,用約七尺七寸長的紅布,用金粉在上面書寫亡人一生的主要功德,在院中央高懸於丈餘的木杆上,以供弔唁者瞻仰,謂之“ 樹銘旌” 。其書寫格式大致如下:恭銘〈上款〉大德望某公諱某某字某某生平務農有功教子有方壽享幾十有幾不幸身患某病壽終正寢駕鶴仙逝 某某沐手敬銘〈下款〉。
六、破孝
一般老人在病中時,就由家人事先買好白布一二匹,待老人去世的次日凌晨,就將白布撕分成約 9 × 18 寸〈含有長久之意〉的白布巾供人們佩帶,謂之“破孝”。子女則要穿孝衫、戴褡頭,長子則要戴麻孝、戴麻冠、穿麻鞋、扎麻帶、背麻繩,持哭喪棒,後來慢慢的沒有麻鞋了,便用白色膠布粘在鞋面上替代了。麻繩是用約 3 釐米直徑的粗繩 ,結成井字形,井字形繩下是一張粗麻紙,上書“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八個大字,背在背上。以上子女及親人穿戴孝服謂之“成孝”。孝子手中拿“哭喪棒”,亦稱“喪杖”、“哀杖”。哭喪棒用柳木製成。舊時,喪杖是用於孝子拄扶,因孝子過度哀傷,造成身虛體弱,行走困難,設杖以扶持。後來逐漸演變成俗,為喪禮中的一種規定。原喪杖長一米,主要用於扶拄,後演為三十公分,主要用於喪禮儀俗。
凡是家人穿孝服,親戚戴孝巾者謂之“滿孝”;凡是給前來祭奠的親友送孝巾者謂之“祭孝”。淚喪之家,只由子女戴孝,而其他家人、親友不戴孝,謂之“家內孝” 或“ 不出門孝”。
7、盛殮、發引
發引之時,將亡人遺體放入棺中,謂之“盛殮”,也叫“入殮”。 盛殮時請娘、外家己親,臨棺檢視:鞋帽是否齊全、衣服是否夠件數等等,然後蓋好棺蓋,謂之“蓋棺論定”。送靈柩安葬,謂之“發引”。
發引通常在清晨舉行,凡準備隨棺下地的人員,發引之前,先將靈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門口,然後由長孝子頭頂“亡人牌位”,兩旁由表兄弟扶架,從靈堂內將“牌位”請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頭。發引之時,孝子孝女哀慟失聲,放聲痛哭。
棺木或車載或人抬,所過人家,門前點燃一小堆麥草。長子或長孫懷抱一瓦盆(俗稱醮紙盆)執幡在前引導,其餘孝子男左女右執纖(白色布條)跟進,親友抬花圈、紙火等隨後。
到墓地後,略事休息,吉時一到,將棺材徐徐放入墓穴,材腳放“寶瓶”一個,內裝糧食、錢幣、中藥材等(俗稱用物)。
當然,在下葬後,孝子們還要開一次棺,確認亡人相貌端正。若不正,孝子們便會手拿白紙,對相貌給予糾正。
先由娘、外家己親剷土三杴,孝男用衣襟接土緩緩傾入墓中,謂之“孝子三杴土”,繼由眾人群起剷土入穴,最後堆起饅頭狀墳堆,謂之“墳骨堆”,安葬完畢。
有的中上人家還要在墳前樹石碑一塊,上書亡人名諱,生卒年月及立碑人姓名等。然後焚燒紙火,長子置瓦盆於墓前,其他孝子將白色的“哭喪棒”插於墳地。
從下葬當晚起,一連七七四十九個夜晚,孝子都在墳前燃燈照亮。下葬後的第三天,孝子要修理墳院、加固墳堆,稱“全三”。下葬後至百日紙之前,孝子不能洗衣服、剃鬚發等,這一傳統至今仍有人遵守。
雖然現在人們思想越來越開明,但是對於死亡這件事,還總是避而不談,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對於死者的東西也是很排斥,那麼對於已經去世的人的首飾可以戴嗎,需要避諱嗎?一般如果是老人去世前把首飾送與你了,就可以帶,如果沒有傳與你的話,最好別戴,保 ...
喪事有很多規矩,不可隨意違背,否則不但會影響到逝去之人的陰間風水,也會給活著的親朋好友,惹來可怕的麻煩。那麼喪事上香有什麼規矩和忌諱?給去世的人上香,天然香為宜,不要選擇化學香或者劣質香,否則會折損逝者的陰德,還會折損自己的福報。給去世的人 ...
在民間,一個人如果去世後,按規定通常要停靈三日,並且在三日內,家屬要守靈,以盡孝道。在守靈期間,還要在死者的頭前點上三根香,並且要時刻注意香的燃燒位,在死者出殯前,一定要保證香不能熄滅。那麼為什麼要點上三根香,而不是一根,四根或者五根呢?那 ...
陰宅風水中水的意義與吉凶陰宅風水中水的風水意義在風水學中,得水與藏風同等重要。但在勘察風水時,水脈不如山勢受重視,這是因為水道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山勢而定的。從風水學角度來看,吉地前一定要有水。從理論上講,一條寬緩舒展的河流從吉地前一定距離處流過,左右兩邊還應有一些小支流。這些水流在風水中非常關鍵。在《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就是說,水 ...
截孝是發生在去世人的兒孫輩分的事情,去世人的兒孫輩分的孝布上面是由一條紅布點綴縫合上,俗稱紅孝。而現今殯葬司儀和家屬,為了快捷省事,直接用一塊紅布條,綁在了孝布上,這種方便之門,直接演化成了一種煞,截住了孝氣,即被稱為截孝。守孝期間,子女忌 ...
六:一般60歲以上故去的先人七個七日祭,是祭奠四個,即頭七、三七、五七和七七;60歲以下只祭祀三個,即三七、五七和七七;少亡的基本只祭祀五七。 ...
那些“凶死”者,無論因為疾病、車禍、溺水亦或是其他種種,總歸是去世了。其四、白髮人送黑髮人:把“凶死”者的遺體運回家,不僅會給健在的二老以沉重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殘酷現實,還會徹底擊潰家屬活下去的勇氣。最後、殯葬改革的影響:殯葬改革政策 ...
第一次踏進墓園的朋友們都會詫異,為什麼墓碑上有紅黑兩種顏色的字來表示,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有的人墓碑上有照片有的人沒有照片?在購墓立碑時為了省去麻煩,一般會直接把該生者的名字也寫上去,但是照片不會貼。關於第一個問題,傳統習慣用紅色表 ...
傳統葬禮中,守靈也叫“守夜”。因此,逝者的兒女在停屍的三天內,要日夜守候在逝者的靈柩旁,等他的靈魂歸來,跟家裡人做最後的告別。中國人講究有始有終,現代意義上的守靈,是兒女向逝者盡最後孝道的一種表現。因此,無論逝者有多少個兒女,都要前來為其守 ...
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歷,親人在醫院病危,自己很想去探視,卻不知道到醫院後,該跟病人說些什麼話。不善於表達,不知道如何安慰病人,總擔心會在別人面前說錯話,以至於連去醫院探望親人的勇氣也沒有。那麼問題來了,去醫院探望病危的親人,究竟說什麼話比較好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看一下,看望病人的說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