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55
宋代已基本定型的風水理論在隨後的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深遠的發展。明清時期的風水學者,其主要任務是對已有的風水著作做進一步闡釋,對來自實踐中的問題做進一步總結和提高。因此,這一時期研究和注釋風水著作之風大盛。特別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考證之風的興起,更推動了風水理論研究的發展。眾多“辟謬”、“校補”、“箋注”之作不斷湧現。
在地學方面,徐霞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一生訪遍名山大川,雖不是從事風水術,但對岩溶、流水、地貌等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並完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明末吳江人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曾在日本引起轟動。此書有三卷十篇,卷一是興造論、園說及相地、立基、屋宇、裝摺四篇;卷二講述欄桿,卷三有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六篇。明成祖對風水術有偏好,他曾多次召見風水師,為自己卜壽陵。明代民間普遍講究風水,以士人為重。清王朝重視陵墓的風水,陽宅建築也很講究,頤和園的排雲殿就是傳說中的風水佳處。
清初考據學盛行,一些學者在地學上也有貢獻。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有《地脈》、《形勝》、《風土》等篇目,對輿地山川進行了探討。清代民間也很講究風水。北方人修四合院,大門都開在院子正面的前左角,稱為青龍門。這樣的結構為坎宅巽門,最吉利,住在這種院子里的人在心理上很容易得到滿足。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幾乎對每篇風水著作都做了考證,對當時流行的《葬書》、《宅經》、《玉尺經》、《地理大全》、《地翠總括》等書的作者、成書年代、大體內容等做了較詳細的考證和論述,成為相當重要的風水文獻資料。
《四庫全書》是清乾隆時編纂,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共分經、史、子、集四部,其中包括很多風水典著,如《葬法》、《宅經》、《撼龍經》等。
上一篇
下一篇
風水究竟是迷信還是環境文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濃厚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天人合一”是指:人作為自然的一分子,只要按照天道運行的方式生活,有效利用自然,就能達到與自然融合的境地,從而化自然所有為自己所有。這種改造環境並使之與自己相協調的方法,就是風水。因此,從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的意義上來說,風水也就是中國本土的環境文化。中國古代的風水術源遠流長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不同的學術流派和哲學思潮對宇宙演變和發展的不同探求,因此總結出一系列為人處世、治國理事的方法,同時也對世界運行原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由此產生了陰陽、八卦、五行、元氣等學說,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大量技術性如“地理”和“陰陽”類書籍,對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給予指導和記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政治發生著急劇 ...
傳統風水術在中國社會上的影響,一言以蔽之,可說是極為廣泛而深遠。從陽宅風水來說,大至統治者建造都城,小到民間住宅一灶一門的設置,都是陰宅風水中的內容,也就都在其影響範圍之內3舉例來說,西周初,都洛邑,用重臣周公、召伯“相宅”,即選擇城址,制訂規劃。東漢時,社會上廣泛信守“西益宅”不祥的禁忌,“舉世不敢西益宅”。這些我們已經 ...
風水是集我國古代綜合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於一體的古代建築與環境理論。“風水”一詞一般認為最早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部著作也簡明概括了風水對居住地的選擇標準:“來積上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