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55
秦漢時期,是風水理論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由於大規模宮室的修建,為風水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而董仲舒等人的著作則為風水提供了思想理論。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世界觀逐漸形成,風水理論日益走向成熟。
與此同時,風水術也日益變得玄奧神秘。先秦相地術中的迷信成分進一步發展,特別在東漢時期,加入了天文學和其他讖緯內容。在各種建築中,禁忌和迷信十分盛行。原本樸素的相地術分成了兩個方向,其中以“圖宅”為代表的風水流派,因為傾向於發展迷信而走上歧路。
此外,五行學說也興起於秦漢時期,著名代表人物是鄒衍。五行學說認為,自然萬物有水、木、金、火、土等五種基本屬性。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他還認為,五行以相剋的關系傳遞,即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到了西漢末年,劉歆繼承和發展了五行學說,提出“五行相生”的說法,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此循環。劉歆有力地補充了五德終始說的相剋理論,使五行之說成為一個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五者之間形成周而復始的相生相剋的關系,構成了一種動態的平衡。
此外,五行與陰陽觀的結合,又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有了陰陽五行的平衡和協調,才能推動和維持所有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變化和消亡。陰陽五行學說被看成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原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陰陽五行學說極大地促進秦漢時期術數的迅速發展。到漢武帝時期,術數名家眾多,如五行家、堪輿家、建除家、叢辰家、歷家、天人家、太乙家等,他們共同推動了風水學的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風水究竟是迷信還是環境文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濃厚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天人合一”是指:人作為自然的一分子,只要按照天道運行的方式生活,有效利用自然,就能達到與自然融合的境地,從而化自然所有為自己所有。這種改造環境並使之與自己相協調的方法,就是風水。因此,從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的意義上來說,風水也就是中國本土的環境文化。中國古代的風水術源遠流長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不同的學術流派和哲學思潮對宇宙演變和發展的不同探求,因此總結出一系列為人處世、治國理事的方法,同時也對世界運行原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由此產生了陰陽、八卦、五行、元氣等學說,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大量技術性如“地理”和“陰陽”類書籍,對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給予指導和記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政治發生著急劇 ...
傳統風水術在中國社會上的影響,一言以蔽之,可說是極為廣泛而深遠。從陽宅風水來說,大至統治者建造都城,小到民間住宅一灶一門的設置,都是陰宅風水中的內容,也就都在其影響範圍之內3舉例來說,西周初,都洛邑,用重臣周公、召伯“相宅”,即選擇城址,制訂規劃。東漢時,社會上廣泛信守“西益宅”不祥的禁忌,“舉世不敢西益宅”。這些我們已經 ...
風水是集我國古代綜合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於一體的古代建築與環境理論。“風水”一詞一般認為最早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部著作也簡明概括了風水對居住地的選擇標準:“來積上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 ...